放弃"统计显著性(P<0.05)"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姚佑楠

姚佑楠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心力衰竭管理与药物经济学研究
已关注
关注
2019-04-04 来源:医咖会

作者:姚佐北

最新一期《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scientists rise up again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文章,旨在号召科研工作者放弃“统计显著性”。为啥?因为每当大家看到P<0.05时,都迷之自信地得出“A与B有联系”或“A与B有差异”等类似的结论。

我想很多读者看到这里都会不禁吐槽:“不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显著性,那我文章要怎么写?”好吧,问题来了,P值<0.05具有统计学差异,那你能解释一下P值是什么吗。(想到以前上课的时候,一旦老师提问哥不懂的问题,哥就会条件反射地低下头来思考人生,避免跟老师眼神交流。)

2002年Haller和Krauss在心理学研究者和学生中做了一项关于P值意义的调查,作者给出了6个判断题(常见的关于P值的错误解读),让参与者进行正误判断,结果发现44个学生(100%)均无法完全判断正确;即使是教授方法学的导师,也有80%不能全部判断正确。这说明很多研究者其实并不完全理解他们所使用的研究工具! 

P值是什么

(敲黑板)P值指的是在假定原假设为真时,获得与目前样本相同或者更为极端的结果的概率。P<0.05就是在假定原假设为真时,获得与目前样本相同或者更为极端的结果的概率<0.05。因为概率<0.05是个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不可能发生,所以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那么为什么是0.05而不是其他数字呢?其实,这是Fisher老爷子在把P值发扬光大的时候拍脑门定的(发明P值的是Pearson。没错!就是那个Pearson)。其实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应该应用不同的显著性差异水平,例如目前在粒子物理学和基因学研究上,显著性差异的门槛已经定在了丧心病狂的10-8—10-7量级上,甩了0.05不知道几条街。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