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
慢阻肺专项
研究问答
研究进展
学术服务
关于我们
登录
注册
提问
Chrome浏览器下载
为了更好的开展项目申请、科研培训及后续的数据采集等工作、请使用较高版本的Chrome浏览器:
Mac电脑下载
Windows电脑下载
关闭
专题
常用效应值的计算和区别
OR,RR,HR,RRR,ARR...救命,怎么会有这么多R,他们到底是个啥?!啥时候该用OR,啥时候该用RR呢?通过这个专题来回顾这些指标们吧!
看了这篇文章,总算彻底搞明白了RR值!
医咖会在推送的“大部分研究发表时,会隐瞒安全性问题?!”的文章中,提到了不良事件的效应值(OR或RR)。很多小伙伴曾反映说:OR和RR,就是傻傻分不清楚啊。OK,今天,我们就先教你搞定RR值!
看了文中这么多例子,还怕分不清OR和RR?
医咖会之前在“看了这篇文章,总算彻底搞明白了RR值!”一文中,详细讲述了RR的来龙去脉。今天我们再来死磕一下OR。
被HR值搞得不断“掉血”,看完此文“满血”复活!
如果你熟悉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那么你一定已经知道RR和OR的含义。RR是两组发病风险之比,OR是发病风险的比值之比,两者都可以衡量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发病风险大小,但属于两套体系,适用情况不同,具体请阅读“看了这篇文章,总算彻底搞明白了RR值!”和“看了文中这么多例子,还怕分不清OR和RR?”。
实例讲解:RRR、ARR、NNT都分别是什么?
假设某研究拟探讨A药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为服用A药的患者10%死亡,对照组20%死亡。那么RR(Relative Risk, 相对危险度)是?很简单:RR=10%/20%=0.5。不了解RR是什么?
以强化血糖控制为例,搞懂绝对获益和相对获益!
Circulation最近发表了一篇综述《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pproach to Antihyperglycemic Therapy in Diabetes Mellitus to Overcome Overtreatment》[1],作者以糖尿病的强化血糖控制为例探讨了循证医学如何克服过度医疗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并提出了4个重要原则。
描述问题
选择一个标签
(请选择一个与您问题最相符的标签)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