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尿病的预防,竟然还可以这么干

2018-10-15 来源:

2018年9月,《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基于T2DM病理生理的治疗方法能否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疾病进展(T2DM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8)30234-1/fulltext

这篇文章是Defronzo教授团队进行的一项关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研究。其实只看标题“prediabetes,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就透着一股Defronzo老爷子的气息,再看看研究目的“pathophysiology-based, therapeutic approach”,就更加明确了,我也正是看到摘要中的研究目的时,明确了这一想法,最后也证实了确实为Defronzo教授团队的作品。

说到Defronzo教授,此人大有来头,在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009年获得了Banting奖,提出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即八重奏),另外还有著名的高糖钳夹试验,虽然不是由其本人创立的,但确实由此人进一步完善和临床推广,以及相关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评估参数等等。

DeFronzo教授团队一直在研究关于基于病理生理的治疗方案,作者先后有二甲双胍+艾塞那肽+吡格列酮优于传统序贯疗法【EDICT研究 Diabetes Obes Metab. 2015 Mar;17(3):268-75】,以及在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吡格列酮优于basal/bolus方案的临床研究【Qatar Study Diabetes Care. 2017 Mar; 40(3) :325-331】。

2018年9月,《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基于T2DM病理生理的治疗方法能否预防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疾病进展(T2DM的发生)。

原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dia/article/PIIS2213-8587(18)30234-1/fulltext

这篇文章是Defronzo教授团队进行的一项关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研究。其实只看标题“prediabetes,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就透着一股Defronzo老爷子的气息,再看看研究目的“pathophysiology-based, therapeutic approach”,就更加明确了,我也正是看到摘要中的研究目的时,明确了这一想法,最后也证实了确实为Defronzo教授团队的作品。

说到Defronzo教授,此人大有来头,在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009年获得了Banting奖,提出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即八重奏),另外还有著名的高糖钳夹试验,虽然不是由其本人创立的,但确实由此人进一步完善和临床推广,以及相关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评估参数等等。

DeFronzo教授团队一直在研究关于基于病理生理的治疗方案,作者先后有二甲双胍+艾塞那肽+吡格列酮优于传统序贯疗法【EDICT研究 Diabetes Obes Metab. 2015 Mar;17(3):268-75】,以及在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吡格列酮优于basal/bolus方案的临床研究【Qatar Study Diabetes Care. 2017 Mar; 40(3) :325-331】。

一般来说,各种治疗方案的对比其实没什么意思,给人的感觉就是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讲者在临床实践中都未必会采用这些方案。但是Defronzo教授一直推崇的病理生理性治疗方案,就显出一种天生骄傲的气质,而且其本人也在临床实践,算是真正的“Have a skin in the game”。

本研究最让人震惊的是: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给予三联治疗,平均随访32.09个月,糖尿病的发生人数居然为0!但凡有个数都行啊,就好像你考试考了95分,但你同桌考了满分100分,那他的实力可不是只比你高5分的差距,那个差距可能是个你无法逾越的鸿沟啊。

研究摘要

该研究背景基于:美国成年人群中约有1/3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并且在5-7年内其中1/3的人群会进展为T2DM。而且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5年内进展为糖尿病的人群中约40%基线糖耐量正常,这表明许多糖耐量正常的人的风险亦增加。

其实关于糖尿病前期的预防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研究,而且成功入选了十大糖尿病研究的第二位【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 Dec;5(12):935-936】。首先是空手套白狼式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然后是前仆后继的「口服药」。其中最惨的就是Navigator,居然还增加风险,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还是应了那句话,偶尔无心的伤害,全都为了爱。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高风险人群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n= 1769, 2009-1-1日至2016-12-31日)。根据血糖反应,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指数三项参数进行风险分层【具体分层见文末】。

其中747人(42%)被确定为中高风险,给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高风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GLP-1RA;中等风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低风险人群以及拒绝药物治疗的中高风险人群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平均随访32.09个月,在分析的422名参与者中,28名(7%)进展为2型糖尿病:

1.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生活方式治疗(n=141名):7名【5%】HR 0.29 (95% CI 0.11–0.78, p=0.0009)

2. 二甲双胍+吡格列列酮+GLP-1治疗(n=81名):无【0%】 HR: 0.12 (95% CI 0.02–0.94, p=0.04)

3. 生活方式干预(n=200名):21例【11%】

图1. 不同治疗组糖耐量恢复的比例

1.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生活方式治疗:52%

2.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GLP-1治疗:77%

3. 生活方式干预:39%

图2. 随着不同处置指数(DI)变化糖尿病的发生率

随着葡萄糖处置指数的增加,糖尿病发生率降低。

该研究说明:通过纠正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潜在的病理生理紊乱,可显著降低其向2型糖尿病的进展风险。并且β细胞功能的改善【(ΔC-pep /ΔG)~0-120 × Matsuda index 】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强预测因子。

风险分层:

依据血糖反应,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指数三项进行风险分层(低,中,高)

高风险人群:二甲双胍+吡格列酮+GLP-1RA, 生活方式干预

1. 三项中二项属于严重受损

2. 三项中有一项严重受损+一项中度受损

中风险人群: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生活方式干预

1. 不符合高风险人群

2. 不符合低风险人群

低风险人群:生活方式干预

三项均在正常范围

血糖反应

  • 正常血糖反应:糖耐量正常(空腹及2h血糖正常),且1hPG < 8.6mmol/L
  • 糖耐量中度受损:1hPG > 8.6mmol/L ,或 IFG/IGT(或IFG+IGT) + 1hPG < 8.6mmol/L
  • 糖耐量严重受损: IFG/IGT(或IFG+IGT) + 1hPG > 8.6mmol/L

胰岛素敏感性:Matsuda指数

  • 严重胰岛素抵抗:<5th(参考范围)
  • 中等胰岛素抵抗: 6-25th(参考范围)
  • 胰岛素敏感:>25th(参考范围)

胰岛素分泌指数:(ΔC-pep /ΔG)0-120 /正常范围

  • 分泌严重受损:<50%
  • 分泌中等受损:50-70%
  • 正常分泌:>70%

 

参考文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Oct; 6(10):781-9

想要获取文献全文或者针对此文进行交流的伙伴,可发邮件至:

man_in_the_mirror@126.com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