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综述,来看各项数据!

2019-04-20 来源:

近期,《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IF=15.162)刊登了一篇来自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团队的综述,聚焦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小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伙伴,推荐去看一看综述全文。

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9-018-0119-4

ASCVD负担增加

中国CVD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负担快速而显著的增加。2016年,约240万人死于ASCVD,占CVD死亡人数的61%,占总死亡人数的25%,比1990年的100万人(占CVD死亡人数的40%,占总死亡人数的11%)有所增加。

1990年到2016年ASCVD死亡率的上升源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率的显著上升和缺血性卒中死亡率的轻度上升(图1 a)。

然而,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之比远低于IHD,因此死亡率数据并不能充分描述这两种疾病的负担程度。在过去的30年里,缺血性卒中和IHD的发病率和增长趋势几乎是相同的(图1 b)。

近期,《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IF=15.162)刊登了一篇来自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团队的综述,聚焦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小咖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伙伴,推荐去看一看综述全文。

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9-018-0119-4

ASCVD负担增加

中国CVD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负担快速而显著的增加。2016年,约240万人死于ASCVD,占CVD死亡人数的61%,占总死亡人数的25%,比1990年的100万人(占CVD死亡人数的40%,占总死亡人数的11%)有所增加。

1990年到2016年ASCVD死亡率的上升源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率的显著上升和缺血性卒中死亡率的轻度上升(图1 a)。

然而,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之比远低于IHD,因此死亡率数据并不能充分描述这两种疾病的负担程度。在过去的30年里,缺血性卒中和IHD的发病率和增长趋势几乎是相同的(图1 b)。

图1  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趋势

出血性卒中死亡率下降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到170万的新发出血性卒中病例。新发卒中病例中约有30%为出血性卒中,但却占卒中死亡的60%。近几十年来,出血性卒中的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大幅下降,出血性卒中造成的死亡占总体CVD死亡比例从1990年的39%下降到2016年的27%。

尽管出血性卒中死亡率显著下降,但在与110个国家的比较中,中国仍然是出血性卒中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死亡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了病死率,因为根据GBD研究的现有数据,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一直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图1 a,b)。

IHD和卒中的地区差异

在过去30年中,IHD年龄标化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趋势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例如,2015年,黑龙江和上海的IHD死亡率分别为187.4/10万和44.2/10万,差距为4.2倍(图2)。

图2  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1990年至2015年,中国33个省份中有22个省份的IHD年龄标化死亡率增加,其中8个省份的增长率超过30%。在此期间,青海省的IHD死亡率增加54%,IHD死亡人数增加279%。11个省份的IHD死亡率下降,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区域,包括北京、香港、澳门、上海和浙江(图3)。

图3  1990年至2015年中国不同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变化

几项研究报告了不同省份或地区之间的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巨大差异,详见图4。

图4  中国卒中流行病学的地区差异

老年CVD患者

在过去的20-30年里,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图5)。这种改善导致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快。这种人口变化,加上中国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诊疗系统等多方面的转变,对CVD负担和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5  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

然而,大多数关于CVD流行病学的报告仅提供了CVD负担的年龄标化数据。此外,大多数评估CVD主要危险因素影响的研究未提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为老龄化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因此,导致CVD负担增加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在世界范围内,1990年至2016年间,90-94岁人群死亡人数增加178%,年龄≥95岁的人群死亡人数增加210%。

两项研究报告了老龄化对中国CVD负担的影响。 Moran及合作者们使用Markov计算机模拟模型预测了2010年至2030年中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导致的CVD事件数量。该研究发现,仅考虑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预计2010年至2030年间每年的CVD事件上升率超过50%,而当前的危险因素趋势将使该期间CVD事件再增加23%。Moran等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此期间,非致命性或致命性冠心病(CHD)事件的数量将增加,主要集中在65-84岁的人群(图6)。

图6  按年龄划分的中国冠心病死亡率

CVD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变化

一项研究【PMID:27539174】总结了1991年到2011年间CVD主要生活方式指标和危险因素的变化,并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公开数据估算了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CVD事件的数量。

表1列出了1997年和2011年这些生活方式指标的水平,百分比变化,人群归因分值,中国营养指南或CVD预防指南建议的目标水平。尽管一些生活方式指标正向有益方向转变,但指南推荐目标与当前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表1 中国CVD主要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变化

参考文献:

Nat Rev Cardiol. 2019; 16(4) :203-212

扫码关注“医咖会”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重磅研究!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