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研究对约12.6万篇被拒稿件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西方国家的作者在论文被拒后,成功发表的几率要比其他国家的作者高出近6%[1]。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各国研究者在如何处理退稿的"套路"方面存在差异,即如何解读负面评审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并重新投稿给可能接受文章的期刊。(许多学术期刊都设在西方国家)。
该研究的作者Teplitskiy等使用了 IOP Publishing(IOPP)提供的数据,IOPP 是一家位于英国的公司,出版90多种英文期刊。他们研究了2018年至2022年期间提交给IOPP旗下62种物理学期刊20.3万份稿件,约62%的稿件被拒。研究者在文献计量数据库中搜索了相同(或相似)的文章随后是否在其他地方发表。然后,他们按照通讯作者的地理区域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分类,并比较了来自西方(将其定义为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作者与来自其他地区作者的结果。
为了尽可能公平比较被拒论文的命运,作者使用 IOPP 数据中记录的同行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和评论,按质量对论文进行了分类。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同类"比较:例如,西方作者撰写的低质量论文与其他地区作者撰写的类似质量论文是否有不同的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地区的作者相比,来自西方国家的通讯作者在稿件被拒后最终成功发表的可能性要高出5.7%。在通常需要长达 300 天最终发表的时长中,西方研究者平均快了23 天。这些作者修改论文摘要的频率也比其他作者低5.9%。
按国家细分,研究小组的分析显示,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约有70%的论文最终得以发表,而美国为85%,许多欧洲国家接近90%。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表示,这很难确定,可能是发表过程中的“潜规则”在西方流传更广,从而让西方研究者更有可能成功应对拒稿。研究团队试图在后续调查中向被拒论文的作者询问这一假设,但得到的回复很少。
参考文献:1. hen, H., Rider, C. I., Jurgens, D. & Teplitskiy, M. Preprint at https://ssrn.com/abstract=4872023
本文整理自Nature官网: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14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