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为何会设置安慰剂导入期?

张耀文

张耀文

医咖会

擅长: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循证医学、样本量计算、随机化方案、数据管理
已关注
关注
2018-02-25 来源:医咖会

2015年11月,N Engl J Med杂志刊出一篇文章,报告了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恩格列净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影响[1]。这个RCT在随机分组之前,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2周的安慰剂治疗,这个时期又称为安慰剂导入期(Placebo Run-in Period)。

在RCT中,部分研究对象可能不耐受试验干预措施,导致不依从或失访。如果大量研究对象在随机分组后不依从或失访,其数据将会缺失,从而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试验结论的可靠性也将受到影响。

Why? 因为如果将有缺失数据的研究对象剔除掉,可能会破坏组间的可比性;而对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又缺乏公认可靠的填补方法。此外,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之间不依从的特征或比例不同,也可能造成组间的不可比。

那么,是否可以在试验中避免不依从或失访可能性较高的研究对象入组呢? 

安慰剂导入期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N Engl J Med杂志刊出的这篇文章中,研究者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不依从或失访率,在随机分组之前,设置了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并根据研究对象的依从情况决定是否纳入研究。试验方案如图:

如上图所示:该RCT由筛选期,安慰剂导入期,治疗期和随访期构成。在安慰剂导入期内,研究者用2周时间对研究对象的依从情况作出评价,并选择依从性好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随机分组后研究对象不依从的比例。

实际上,如果一个RCT的对照组不是使用安慰剂,而是使用阳性对照药,设置导入期还可以识别出对阳性对照药依从性低的研究对象。排除这些研究对象,也会降低随机分组后不依从的比例。

安慰剂导入期实施时需考虑以下事项:应当保证导入期设立的科学性、执行的可行性和不良事件的应急措施等,否则研究方案将很难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试读结束,兑换后即可解锁本专栏全部课程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使用课程券需先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