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课程
首页
全部课程
我的课程
我的订单
登录
注册
常用效应值的计算和区别
讲师:
李延龙
张耀文
大仙儿
共5节
|
已更新5节
|
351已学
免费
立即领取
购买后永久有效
课程介绍
课程目录
常见问题
讲师介绍
李延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张耀文
医咖会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医学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药物上市后有效性和安全性评评价、Meta分析等。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首都卫生发展专项2项,首都卫生特色专项3项。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医咖会联合创始人,主要致力于传播临床研究理念和统计分析方法,近3年向国内外药械企业的药物(器械)上市前/后临床研究提供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服务20余项。
大仙儿
北京大学医学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现在药企担任统计师。擅长药物临床试验、生存分析等。
第1章
常用效应值的计算和区别
第1节
看了这篇文章,总算彻底搞明白了RR值!
第2节
看了文中这么多例子,还怕分不清OR和RR?
第3节
被HR值搞得不断“掉血”,看完此文“满血”复活!
第4节
实例讲解:RRR、ARR、NNT都分别是什么?
第5节
以强化血糖控制为例,搞懂绝对获益和相对获益!
Q:课程不想看可以退么?
A:本品为虚拟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还请您谅解。
Q:我也想当专栏课程讲者,怎么联系你们?
A:您可以添加小咖微信 "xys2019ykh",或拨打010-84463788
推荐课程
33节科研进阶教程:系统学习临床研究知识!
控制混杂因素的4大方法
医学研究论文的报告规范
写给医生的人工智能体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