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发BMJ:聚焦高龄老人血压与死亡率

2018-06-21 来源:

2018年6月5日,JAMA Infographic在线发表《Global Deaths Attributable to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990-2016》可视化信息图,基于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的系列数据,展示了从1990年至2016年,高收缩压(收缩压≥100-115mmHg)致死率的全球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在这26年期间,大部分国家高收缩压致死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国致死率下降了1.19%。但是,高收缩压致死人数反而却呈现上升趋势,1990年中国高收缩压致死人数约为140万左右,而到2016年已达到了230万左右,死亡人数位居全球首位。

同样在2018年6月5日这一天,BMJ杂志(影响因子:20.8分)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团队的研究论文《Revisiting the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with mortality in oldest old people in China:community based,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study》,探讨了高龄老人血压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提醒我们要关注血压的危害,尤其是收缩压的危害。今天小咖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来自中国本土的重磅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该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第6次调查(2011年)的研究人群,涵盖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22个省份,一共7328名高龄老年人,排除年龄≤79岁的2670人,排除在调查之前或基线时死亡的43人,以及缺少血压水平记录的190人,最终共有4658名研究对象符合本次入选标准。从2011年调查开始,随访3年至2014年,随访期间依然存活者共2414人,发生死亡者共1998人(死亡率44.2%),另有失访者共247人(失访率5.3%)。

2018年6月5日,JAMA Infographic在线发表《Global Deaths Attributable to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990-2016》可视化信息图,基于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的系列数据,展示了从1990年至2016年,高收缩压(收缩压≥100-115mmHg)致死率的全球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在这26年期间,大部分国家高收缩压致死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国致死率下降了1.19%。但是,高收缩压致死人数反而却呈现上升趋势,1990年中国高收缩压致死人数约为140万左右,而到2016年已达到了230万左右,死亡人数位居全球首位。

同样在2018年6月5日这一天,BMJ杂志(影响因子:20.8分)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团队的研究论文《Revisiting the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with mortality in oldest old people in China:community based,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study》,探讨了高龄老人血压水平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提醒我们要关注血压的危害,尤其是收缩压的危害。今天小咖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来自中国本土的重磅研究结果。

研究对象

该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第6次调查(2011年)的研究人群,涵盖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22个省份,一共7328名高龄老年人,排除年龄≤79岁的2670人,排除在调查之前或基线时死亡的43人,以及缺少血压水平记录的190人,最终共有4658名研究对象符合本次入选标准。从2011年调查开始,随访3年至2014年,随访期间依然存活者共2414人,发生死亡者共1998人(死亡率44.2%),另有失访者共247人(失访率5.3%)。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92.1±7.6岁,女性占57.4%,其中有25.7%的人自报有高血压病史,平均收缩压水平为135.0±20.2mmHg,平均舒张压为79.4±11.8mmHg,平均动脉压为97.9±12.9mmHg,平均脉压为55.6±16.7mmHg。

收缩压与全因死亡

研究结果显示,全因死亡率与收缩压水平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当收缩压为129mmHg时,高龄老人三年全因死亡率达到最低点。当收缩压<107mmHg或>159mmHg时,全因死亡率开始逐渐上升,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同样,全因死亡率与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也呈现“U”型的变化关系,死亡率最低时对应的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分别为80、90和57.7mmHg,但是此时这种“U”型的变化关系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78、0.49和0.14)。

备注:

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MAP)=(SBP+(2×DBP))÷3

当收缩压<107mmHg时,与全因死亡率最低点(收缩压=129mmHg)相比,收缩压为75、80、90、100、106mmHg时,对应的全因死亡风险比HR分别为1.47(95% CI:1.01-2.17)、1.41(95% CI:1.03-1.93)、1.29(95% CI:1.06-1.56)、1.16(95% CI:1.03-1.31)和1.08(95% CI:1.01-1.17)。收缩压越低,全因死亡率越高。

当收缩压>154mmHg时,与全因死亡率最低点(收缩压=129mmHg)相比,收缩压为155、160、170、180、190mmHg时,对应的全因死亡风险比HR分别为1.08(95% CI:1.01-1.17)、1.10(95% CI:1.01-1.20)、1.15(95% CI:1.03-1.29)、1.21(95% CI:1.03-1.45)和1.27(95% CI:1.02-1.58)。收缩压越高,全因死亡率越高。

收缩压与疾病别死亡率

在1088名能够明确死亡原因的研究对象中,共有270名(24.8%)死于心血管疾病,818名(75.2%)死于非心血管疾病。分析结果显示,不管是心血管死亡,还是非心血管死亡,死亡率与收缩压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P<0.00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收缩压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变化关系,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HR=1.11,95% CI:1.05-1.18),但是相反的是,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收缩压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变化关系,收缩压每增加10mmHg,非心血管死亡风险反而会下降5%(HR=0.95,95% CI:0.92-0.99)。

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与收缩压中等水平组(107-154mmHg)相比,收缩压高水平组(>154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HR=1.51(95% CI:1.12-2.02),而收缩压低水平组(<107mmHg)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无统计学显著性。

相反,对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与收缩压中等水平组(107-154mmHg)相比,收缩压低水平组(<107mmHg)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HR=1.58(95% CI:1.26-1.98),而收缩压高水平组(>154mmHg)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无统计学显著性。

高血压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JAMA和BMJ同时发声指出收缩压的危害,中国高收缩压致死率下降,但死亡人数却显著上升,这意味着背后庞大的高血压现患人群在不断积累增加。同时中国研究显示高龄老人中收缩压与全因死亡呈现“U”型关系,对于高龄老人的血压管理,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审慎地思考。

参考文献:

[1] JAMA. 2018 Jun 5;319(21):2163. doi:10.1001/jama.2018.5119.

[2] BMJ. 2018 Jun 5;361:k2158. doi:10.1136/bmj.k2158.

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下载附件需认证
为保证平台的学术氛围,请先完成认证,认证可免费享受基础会员权益
基础课程券2张
专属科研工作台
200积分
确认
取消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会员服务
SCI-AI工具
积分商城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