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相关系数(ICC)-SPSS教程
李侗桐

李侗桐

北京大学

擅长:卫生统计学、定性分析方法、卫生经济学、全球卫生政策分析
已关注
关注
2017-11-12 来源:医咖会

一、问题与数据

在前面的讲解中,我们已经介绍了符合率和Kappa分析,了解了结局指标是二分类变量(阴性、阳性)诊断试验可重复性的评价方法。 

那么,如果诊断试验的结局是连续变量,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efficient, ICC)常用于评价具有确定亲属关系(如双胞胎、兄弟姐妹等)的个体间某种定量属性的相似程度,也应用于评价不同测定方法或评定者对同一定量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或一致性。在诊断试验中,我们也常常使用ICC指标评价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组试验结果进行诊断的可重复性。 

现假设有2位研究者使用相同的诊断试验分别测量25位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部分原始数据见表1。

表1 部分原始数据

当然,为了评价该诊断试验的可重复性,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诊断截点,人为地将血糖水平转换成二分类变量,再运用之前讲过的Kappa分析进行判断。但是,将连续变量转换成二分类变量会丢失信息。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介绍诊断试验组内相关系数的分析方法,以SPSS统计软件为例。

二、SPSS操作

1. 数据录入SPSS

公众号
统计咨询
扫一扫添加小咖个人微信,立即咨询统计分析服务!
数据库搭建
想提升科研效率和数据质量?扫码添加小E,立即咨询数据采集与管理相关产品和服务!查看详细>>
意见反馈